新江南網歡迎你/loginbisaqq.com/新江南網榮譽出品 |
6月10日,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達的執(zhí)行死刑命令,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已依法對故意殺人、強奸犯麻繼鋼執(zhí)行死刑。 2020年10月14日,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該案進行一審公開宣判,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以強奸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年,決定執(zhí)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宣判后,麻繼鋼提出上訴。2021年1月19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并依法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認為、審判程序合法。據(jù)此,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核準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維持第一審對被告人麻繼鋼判處死刑的刑事裁定。 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執(zhí)行死刑前,依法安排罪犯麻繼鋼會見了近親屬,充分保障了被執(zhí)行罪犯的合法權益。檢察機關派員到執(zhí)行現(xiàn)場監(jiān)督。
南醫(yī)大女生被殺案始末
1992年3月30日,那是一個平常的雨夜,南醫(yī)大醫(yī)學系88級的林伶在上過晚自習后沒有回到宿舍。室友找遍了她可能出現(xiàn)的地點均一無所獲,遂向學校匯報了情況,學校也組織人手進行搜尋,一直找到24日都沒有結果,這才決定報警。
24日下午,林伶的尸體在學校教學樓天井內的窨井中被發(fā)現(xiàn)。該教學樓是一個回字型,中央有一個天井,這種結構的天井一般是沒有人去的,是兇手刻意尋找的拋尸地。
被發(fā)現(xiàn)時,林伶是頭朝下的,經法醫(yī)檢驗,被害女生系被鈍器擊打頭部并實施強奸后,按入窨井中窒息身亡。
由于嫌疑人在現(xiàn)場沒有留下任何有價值的線索,案件的偵破極為艱難。經過初步研判,警方將目標到了學校的男性職工和男學生身上,嫌疑人要避開所有人的耳目,必須事先踩好點,而有這種條件的人,很大可能常居校內,對教學樓構造極為熟悉。經過大量的排查工作,最終還是一無所獲。
雖然南醫(yī)大女生被殺案一直沒有突破性的進展,但警方追兇的腳步從未停歇。28年的時間,辦案人員的腳步遍及大半個中國,行程超過20000公里。
2020年2月21日,徐州市沛縣警方傳來好消息,通過Y庫家系工匠系統(tǒng)的DNA比對信息,沛縣麻姓家族成員麻某俠的DNA數(shù)據(jù)和“324命案”中死者體內的嫌疑人DNA數(shù)據(jù)高度吻合,基本可以確定嫌疑人就是麻某俠的近親人員。
通過對麻某家族成員的DNA數(shù)據(jù)采樣,發(fā)現(xiàn)麻繼鋼的DNA數(shù)據(jù),與犯罪現(xiàn)場提取的死者YIN道拭子DNA分型完全一致。至此,潛逃28年的麻繼鋼終于落網,在面對破門而入的民警時,麻繼鋼臉上看不出半點情緒,似乎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天。
面對這個結果,麻繼鋼的父親大感震驚:“他小時候確實喜歡惹事,我沒少教訓他,挨打也是家常便飯。我是當過兵的,從來不會縱容他,有時候氣不過還會把他拉到派出所去教育。他成家以后已經穩(wěn)重很多,從來不會主動與人發(fā)生爭執(zhí),對誰都是笑臉相迎。周圍人對他的評價都很好,說他老實忠厚”
南醫(yī)大女生案已經得到偵破,但一個花樣年華的女生的珍貴生命還是難以復原。
讓人震驚的是,兇手麻繼鋼居然擁有令人艷羨的美好生活。案發(fā)后他并沒有潛逃,而是隱藏在人群中,躲避排查。28 年來,麻繼鋼早已經忘記自己就是個惡魔。案發(fā)后不久,他順利接了父親的班成為蘇美達集團為數(shù)不多有正式編制的司機。
任職期間,因公司在德國有辦事處,他還被借調到德國一段時間。他喜歡養(yǎng)狗,從德國回來的時候還帶回了一公一母兩只德牧,回來靠著養(yǎng)狗賣狗也掙了不少錢。隨著日子越來越寬裕,他開始在兩家公司持有股份,其中一家是蘇美達子公司江蘇蘇邁克綜壹管理中心(有限合伙),麻某出資額28萬元,持有 0.54%,另一家南京津綠生物有限公司,持有 30% 股份。
除了事業(yè)上的順風順水,他還有了一個幸福的家庭。他的妻子很賢惠,把家里的出租車牌租出去,每月都收租子;他的女兒和當年的林伶同歲,正在上大學。
與遭到鈍器打擊頭部后無情強jian,而后還被按進冷冰冰的窨井中窒息的林伶相比,生活軌跡差距之大,令人諷刺。
如果沒有這個惡魔,作為一個知名醫(yī)學院的學霸,林伶想必會成為某個科室的主任醫(yī)師,甚至是知名醫(yī)院的業(yè)務骨干,救死扶傷無數(shù),也可能在疫情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上У氖牵瑦耗е,把這一切都毀了。
任何一個人,都沒有權利去剝奪其他人的生命,這個是基本的人權,也是對于生命權的保護。 我們可以反復的看到,凡事觸犯刑法或者治安的,被抓之前都是囂張跋扈,肆無忌怛;但是一旦判刑處罰或者治安處罰后,都會痛哭流涕,懺悔頓悟,認為自己錯了,本質不壞,一定會洗心革面痛改前非。 他們的辯解只會叫我們覺得更大的憤怒。因為,在發(fā)生之前,他們在干嘛,在想什么,那個時候他們?yōu)槭裁礇]有這樣的頓悟和悔恨。 說到底,他們的惡是在心底的。只是這個惡他們自己沒有察覺,他們認為自己只是一時糊涂而已。
因為小時候父母不疼母親不愛,長大后我因為好奇強奸并殺死了一個不懂事的女大學生,我在妻子面前是個好丈夫,女兒面前是個好父親,因此我并不是一個惡人。 所以,那個女孩的人生就不是人生? 林某的父親畢業(yè)于清華大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家庭環(huán)境優(yōu)渥,是少見的女大學生。 那時候國家培養(yǎng)一名大學生有多難,這位女孩本可能成為一名醫(yī)生,救死扶傷,拯救很多人的生命;而她也可能過一個燦爛的人生。 8任公安局長、9任副局長,在榮玉山看來,這些年的追查過程,像一把磨人脾性的刀:
一次次發(fā)現(xiàn),一次次否定,一次次再發(fā)現(xiàn)、再否定,反反復復,成為了全市公安民警心中的痛。 所以,南京市民警心中的痛不是痛?二十余年時間,為了發(fā)現(xiàn)真相,花費了多少人力無力。 而起因只是? 按照他的說法,當時他想去“找個小潘西,濕搭濕搭”(南京話:找個小女朋友,搭訕套近乎),然后約會看電影、吃大排檔。
一個惡徒,他應該懺悔的是自己給這個被害者帶來了多少痛苦,給被害者家庭帶了多少災難,應該抓緊自己最后的時光誠摯地道歉。但是他說是的是自己童年有多悲慘,自己過去有多恐懼,自己有多對不起妻子與女兒,自己希望得到現(xiàn)世的審判而規(guī)避天國的懲罰,但唯獨一筆帶過的是他的惡行,并輕飄飄地歸結于醉酒與好奇。
這樣的狡辯說辭,是蒼白無力的,如果不是現(xiàn)代刑偵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和進步,麻某可能依然逍遙法外,繼續(xù)享受人生。 現(xiàn)在,面臨不可改變的死刑判決,他的意思是說「我想做個好人」,多么熟悉的聲音,但這改變不了他強奸殺人犯罪的事實。 他是一個做了強奸殺人惡事的惡人,并且他當年是為了性侵強奸的快感,進而強奸殺人的,本質上就是帶惡去做惡事的人。 正義的審判已經到來,他休想有身死名存的僥幸。 他所犯下的罪惡,以及二十幾年來對自己所犯罪案的冷漠,對受害人和受害人家庭帶來的傷害,是永遠洗刷不清的。 所以這時候再說這樣的話,雖自知將死,但其言也難善。
他對家庭的好,對同事從不推拖的熱心,并非他不是惡人,不是帶惡做惡事的人,而是他行兇殺害的女生,給他帶來的恐懼和負罪感,讓他在案后需要用女性和善行來平衡內心。
他把妻子當做成了等位于受害人在他心中存在的的心理身份,再把他的善良和愛心,贖罪給了工作、妻子和家庭,以此代替償還他對受害人犯下的心理罪過,而在現(xiàn)實中,他依然可以在自己妻子身上獲得當年作案時候,對于性需求的一切快感,這樣也就仿佛感到受害人還活著,不是被他殺害了。
午夜夢回驚醒時,也只有摟著自己熟睡的妻子,感受著妻子的女性身體帶來的溫度,把妻子等同代替成受害人在他心中的心理身份活著,才能達到暫時相對的內心平衡,才能夠繼續(xù)在世為人,并心安理得的生存。最后,對于麻某的這翻表述,只能說,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2、
根據(jù)我們多年多學科診療(MDT)的臨床實踐,尤其是深度催眠下創(chuàng)傷修復的經驗來看,結合最新的媒體對話內容,我們發(fā)現(xiàn)兇手麻某鋼不像一般的連環(huán)殺手(多數(shù)是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或者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那樣殘忍冷酷和麻木,相反,他作案后內心一直處于恐慌、焦慮、后悔之中,自己隱約也知道總有一天會受到法律的審判。 而且他能感受到妻子對自己的好,感激妻子,有共情能力。為了避免他被審判之日真相大白于天下給妻子造成心理傷害,生活中他會有意疏遠妻子。但是他又不敢自首,因為知道這將使自己面臨死刑。
好死不如賴活著,加上一些僥幸心理,所以麻某鋼一直背負著負罪感茍且偷生。 同時,他一直不愿意生孩子,最后領養(yǎng)了一個女孩,內心把她當做是受害人林某投胎,所以對女兒傾注了很多心血。 種種跡象表明,麻某鋼有同理心,也有反省能力?雌饋,麻某鋼更像是有血有肉,是一個不錯的丈夫和父親,跟大家印象中的殺人犯是完全不一樣的,連他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壞人還是好人?那么為什么他當初會作出這么殘忍的舉動,強奸殺害女大學生林某呢?
媒體披露的細節(jié)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答案:一方面麻某鋼自幼受到來自父親的“打罵、抽嘴巴子”等造成的疊加性的心理創(chuàng)傷,同時母親不在身邊,直到五六歲他才看到媽媽,在心理學上這叫“親子關系斷裂”。見到媽媽后他的感覺是陌生麻木,而且認為媽媽偏愛弟弟。 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下,他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又在社會上接觸了不良青年,深受他們的影響,沾染了抽煙、喝酒、打架等不良嗜好。在大眾眼中,他沒有好好學習去改變命運,反而學壞墮落了,精神醫(yī)學稱這種青少年的狀態(tài)為“品行障礙”。
自然而然,他跟家人的關系更加惡劣,沒有建立起正確的是非觀:別的孩子可以抽煙喝酒,為什么我不行?這種是非觀,讓他心底對法律不是無知,而是蔑視。這個時期的麻某鋼,和其他不良青年一樣,經常干一些違法的事,從小偷小摸到打架傷人,卻沒有受到相應的處罰,導致他不斷在犯罪的邊緣作死試探。 人在所謂的學壞的時候,更多的行為是為了滿足動物的本能。處于青少年時期的他,正好對性的需求旺盛,加上酒精的驅使,那一晚他對自修的女大學生林某起了邪念。在他侵犯對方時,遭到女生的反抗,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也許當時的他有個僥幸心理:玩弄女孩跟小偷小摸、打架傷人一樣,或許可以再一次逃脫法律的懲罰。然而,這一次鬧出了人命。
3、
得知自己的孩子是殺人犯,恐怕是麻繼鋼父母此生最驚恐的時刻。“全天下沒有爸爸媽媽會花二十年去養(yǎng)一個殺人犯......是我們太自私、太忙,都沒有時間跟小孩講話聊天,才會教出這種變態(tài)。” 一對老實本分的夫妻,最后也沒成想自己的孩子會走上殺人這條路。
因為無法承擔公眾指責、不戴口罩不敢出門。老父親酗酒度日,麻繼鋼處刑對他們反而是一種解脫。人若在世,一輩子都會因為“家里出了個殺人犯”被人指指點點;人若離去,再不好的事情都會隨著時間沖淡。
這個問題的另一個維度其實是: 孩子成為殺人犯,家庭是否應該成為第一責任人?
上世紀的最后三十年里,暴力犯罪的增加與父親遺棄家庭的增長率呈現(xiàn)出共振,父親遺棄家庭成為高犯罪率社區(qū)的特點之一。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進一步顯示,生活在當?shù)貑斡H家庭中的兒童百分比增加10%,青少年犯罪率就增加17%。
社會福利體系也有所體現(xiàn),單親家庭的孩子比完整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在晚年時出現(xiàn)貧窮并且對公共福利形成依賴。家庭與孩子潛在犯罪行為的關聯(lián)除了父親角色的缺失,還包括母愛給予不當、離婚、家庭暴力、父母犯罪以及與孩子平等關系共計6個方面。
筆者認為,個人不應過度依賴家庭,但也不應嚴重脫離家庭,保持個人與家庭之間的合理關系使得公民在體會家庭溫暖之余,打消犯罪的想法。
新江南網歡迎你/loginbisaqq.com/新江南網榮譽出品 |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