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南網歡迎你/loginbisaqq.com/新江南網榮譽出品 |
隨著浙江首個“考古博物館”玉架山考古博物館5月19日正式開館,館內的首展也來了:“星斗——古國時代的中國”展覽在玉架山考古博物館臨展廳正式開展。
展覽由杭州市臨平區(qū)文物局指導,玉架山考古博物館、杭州市臨平博物館主辦,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支持,集結18家參展單位的202組214件珍貴文物,為你呈現一場跨越時空的中華文明起源探索之旅。
展覽名稱“星斗”,源于考古泰斗蘇秉琦先生“中國文明的起源,恰似滿天星斗”的觀點。
精美的陶器還與禮制緊密相連
在距今5800年至3800年前的“古國時代”,中華大地不同區(qū)域的文明如繁星般閃耀,它們以各自獨特的方式發(fā)展演進,共同豐富了中華文明的內涵。展覽分為“泥火幻化——陶器:大地與先民的交響”“天工玉禮——玉器:天人之間的對話”“光耀吉金——青銅器:王朝時代的號角”三個單元,展出的精美文物讓觀眾直觀感受當時各區(qū)域文明的魅力與特色,以及它們之間的交流融合。
陶器單元是此次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集中展示了各地彩陶、黑陶、白陶等的獨特風采。
仰韶文化彩陶無疑是這一單元的焦點之一,以魚紋、花卉紋等紋飾聞名遐邇。其中,陜西臨潼姜寨遺址出土的五魚紋彩陶盆,不僅是實用的生活器具,更在“甕棺葬”葬俗中有特殊意義。
馬家窯文化彩陶將史前彩陶文化推向頂峰,如甘肅省博物館藏的內彩旋紋雙耳彩陶盆,其滿彩且通體繪有旋紋,蘊含著先民對宇宙和生命循環(huán)往復的思考。
崧澤文化陶器風格靈動,塔形陶壺、獸面陶壺、鷹首陶壺、三足鳥形陶盉等器物,展現出當時高超的制陶工藝和獨特的審美情趣。
良渚文化黑陶制作精美且承載著禮制內涵,浙江余杭卞家山遺址出土的黑陶豆,其簡約而神秘的風格,反映出當時社會分工的細化與等級制度的形成。
此外,陶器在古國時代還與禮制緊密相連,從仰韶文化的宴飲、祭祀禮儀,到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石峁文化、二里頭文化中體現的等級制度,陶器成為中華文明禮制傳統(tǒng)的重要源頭。
各具特色的玉文化
玉器單元同樣亮點紛呈,呈現了距今5800年到3800年前古國時代的玉文化發(fā)展脈絡。
紅山文化玉器以玉箍形器、玉龍等為代表,是史前北方玉器中心,體現了對神靈與祖先的崇拜。
良渚文化玉器達到史前玉文化的巔峰,玉琮表面的神人獸面紋神徽,是良渚玉器的靈魂,象征著王權神授。
后石家河文化玉器融合多元因素,造型獨特,如玉鷹、玉虎、玉蛙、玉蟬等器物,展現了先民宗教信仰中的神秘色彩。
到了古國時代晚期,山東龍山文化、石峁文化、齊家文化等孕育出各具特色的玉文化,二里頭文化則整合四方玉禮器體系,開啟王朝時代的玉器制度。
三星堆青銅器也來了
青銅器單元展示了中國青銅時代的發(fā)展歷程。
新石器時代晚期,銅器開始出現,齊家文化、陶寺文化遺址出土的早期銅器,如柳葉形銅刀、銅錐、銅環(huán)等,雖器形簡單,但為夏商青銅文明奠定了基礎。
二里頭文化時期,青銅禮器群的出現標志著青銅時代的成熟,其復合陶范鑄造法推動了青銅工藝的發(fā)展,青銅禮器也成為體現貴族等級、權力和財富的象征。
三星堆文化的青銅器造型獨特,與中原文化相互交流影響,展現了青銅時代中國青銅藝術的高度成就。此次展出的青銅人面具、青銅人頭像、銅眼形器等器物,以其獨特的造型,吸引著觀眾探索古蜀文明的奧秘。
這次展覽不僅是一次文物的展示,更是對中華文明起源與發(fā)展的深度探索。展覽期間,博物館還將舉辦系列學術講座和教育活動,邀請專家學者深入解讀古國時代的歷史文化,讓觀眾更好地領略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新江南網歡迎你/loginbisaqq.com/新江南網榮譽出品 |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