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生,我的淋巴結腫大是不是轉移了?”“這個復查結果,指標高了0.1,是不是復發(fā)了?”在甲狀腺癌診室與病友群中,這樣的焦慮之聲不絕于耳。當生命遭遇癌癥挑戰(zhàn),焦慮如影隨形。那么,這份沉重的焦慮,究竟是康復路上必須搬開的絆腳石,還是可以理解的心路歷程?科學證據(jù)正為我們揭示答案。
焦慮:治療依從性的隱形干擾者
甲狀腺癌(尤其是常見的分化型甲狀腺癌)整體預后良好,但其“癌癥”標簽本身就如投入心湖的石子,必然激起焦慮的漣漪。這種情緒若持續(xù)發(fā)酵,會實質性地干擾治療進程。研究顯示,高度焦慮的患者更容易出現(xiàn)治療依從性下降——可能因過度擔憂藥物副作用而自行調整甲狀腺素的劑量,或因對手術、放射性碘治療的恐懼而猶豫不決甚至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焦慮也顯著削弱患者主動獲取權威疾病知識、理性參與治療決策的意愿和能力,使其在復雜的治療選擇(如手術范圍、是否行放射性碘治療)前陷入被動。更值得注意的是,焦慮會放大身體的不適感,使術后疼痛、疲勞感被主觀強化,成為康復路上的額外負擔。
預后陰影:焦慮與身體的雙向消耗
焦慮對預后的潛在影響并非空穴來風。從生物學機制看,長期的焦慮狀態(tài)如同身體內部的警報長鳴,持續(xù)激活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軸),導致壓力激素(如皮質醇、腎上腺素)異常分泌。這不僅抑制關鍵免疫細胞(如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T淋巴細胞)的活性,削弱機體監(jiān)視和清除殘余癌細胞或微轉移灶的能力,更在細胞層面創(chuàng)造持續(xù)的促炎環(huán)境。慢性低度炎癥已被諸多研究證實是多種癌癥復發(fā)、轉移和不良預后的“土壤”。
一些針對分化型甲狀腺癌的前瞻性隨訪研究提示,持續(xù)高水平的焦慮情緒可能與疾病復發(fā)風險增加、甚至無病生存期縮短存在統(tǒng)計學關聯(lián)(雖然仍需更多大樣本、多中心研究確證其獨立影響)。日本學者2023年發(fā)表在《Thyroid》雜志上的研究指出,術前高焦慮評分與患者術后報告的疼痛強度顯著正相關,且康復期睡眠障礙發(fā)生率更高。同時,焦慮是癌因性疲乏、睡眠障礙、食欲改變的重要推手,這些癥狀相互糾纏形成惡性循環(huán),極大侵蝕患者的身體機能和生活質量,使康復之路布滿荊棘。
轉絆為階:積極管理,化焦慮為動力
認識到焦慮的潛在危害,絕非意味著向它低頭,而是吹響科學管理的號角。將焦慮控制在合理范圍,是促進身心全面康復的關鍵一環(huán):
專業(yè)心理支持是基石:
1.認知行為療法(CBT):這是目前循證證據(jù)最充分的心理干預方法之一。它能有效幫助患者識別引發(fā)焦慮的災難化思維(如“指標稍有波動就是復發(fā)”)、過度概括化思維(如“得了癌這輩子就完了”),學習用更現(xiàn)實、積極的認知替代。同時,CBT教授實用的放松技巧,如漸進式肌肉放松法、正念冥想、引導性想象,幫助患者在身體層面緩解緊張。
2.必要時的藥物輔助:對于急性、嚴重的焦慮癥狀(如驚恐發(fā)作、持續(xù)失眠),在精神心理科醫(yī)生或主診醫(yī)師評估指導下,短期、合理地使用抗焦慮藥物(如某些SSRIs類藥物)或助眠藥物,可快速緩解癥狀,為心理治療爭取時間和基礎。切忌自行用藥或長期依賴。
知識武裝驅散恐懼:
1.獲取權威信息:深入了解所患甲狀腺癌的具體類型、分期、規(guī)范的治療方案、可能的副作用及應對措施,以及長期隨訪的意義。了解高生存率的數(shù)據(jù),用科學知識破除對“癌癥”的盲目恐懼和無端猜測。推薦通過中國抗癌協(xié)會甲狀腺癌專業(yè)委員會(CATO)、美國甲狀腺協(xié)會(ATA)等權威機構發(fā)布的患者指南獲取信息。
2.構建有效醫(yī)患溝通:與主治醫(yī)生建立開放、信任的溝通渠道至關重要。提前準備好問題清單(如對檢查結果的疑問、對治療方案的困惑、對副作用的擔憂),在門診時坦誠交流疑慮,避免帶著問號離開診室。明確了解復查計劃和意義,減少不必要的恐慌。
構建身心支持網絡:
1.家庭與社會支持:家人、朋友的理解、耐心陪伴和真誠鼓勵是無可替代的情感緩沖墊。坦誠告知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允許自己接受幫助。
2.正規(guī)病友互助:加入由醫(yī)院或正規(guī)公益組織運營的病友互助團體(線上或線下)。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中分享經歷、獲取共鳴、學習他人有效的應對經驗,能顯著減輕“為什么是我”的孤獨感和“前路迷茫”的無助感。警惕非正規(guī)渠道傳播的偽科學和過度渲染恐懼的信息。
健康生活方式賦能身心:
1.規(guī)律作息:保證充足且高質量的睡眠是穩(wěn)定情緒的基礎。建立規(guī)律的睡眠-覺醒周期。
2.均衡營養(yǎng):在醫(yī)生或營養(yǎng)師指導下,確保營養(yǎng)攝入充足均衡,尤其注意術后可能需要的鈣、維生素D補充。避免因焦慮導致暴飲暴食或食欲不振。
3.科學運動:在醫(yī)生允許和指導下,進行適度的、規(guī)律的身體活動至關重要。散步、瑜伽、太極、八段錦等溫和運動被證實能有效降低焦慮水平,改善睡眠,提升整體活力。運動釋放的內啡肽是天然的“情緒改善劑”。
4.興趣愛好與放松:保留或培養(yǎng)能帶來愉悅感和成就感的興趣愛好(如閱讀、聽音樂、園藝、書法),是轉移注意力、滋養(yǎng)心靈的良方。
結語:身心并重,方達彼岸
通過正視其影響,摒棄病恥感,主動尋求專業(yè)心理干預,用科學理性的知識武裝自己,并積極構建強大的身心支持網絡和健康生活方式,甲狀腺癌患者完全有能力將這塊“絆腳石”轉化為更深刻理解自我、更積極管理健康、更珍惜當下生活的墊腳之階?祻椭,身與心缺一不可。管理好情緒的風暴,生命的陽光終將有力穿透疾病的陰霾,照亮前行的道路。記住,關愛心靈與治療身體同等重要,這是走向全面康復的智慧選擇。
作者:渠寧(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頭頸外科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