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南網歡迎你/loginbisaqq.com/新江南網榮譽出品 |
中國江蘇網10月21日徐州訊 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10月20日,徐州市鼓樓區(qū)拾屯街道以“指尖文化迎重陽,非遺傳承敬老情”為主題組織開展“我們的節(jié)日·重陽節(jié)”系列主題活動,讓轄區(qū)青少年近距離感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弘揚傳承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tǒng)美德,在全社會營造關愛關心老年人的良好氛圍。
“編織”多彩童年
草編作品不僅具有實用性,還富有濃厚的民俗文化內涵;顒又,薛橋村老手工藝人向拾屯街道吳屯小學的孩子們詳細講解非遺草編文化的歷史由來、基本手法和技巧,讓孩子們了解草編的意義、方法和過程,并現場進行實操指導,讓孩子們動手體驗草編的快樂,現場氣氛融洽。
“烙”出徐州特色
烙饃,一種看似極為平常卻又頗為獨特的面食。一小塊面團、一根搟面杖、一爐炭火、一只鏊子,竹坯子在燒熱的鏊子上上下翻飛,不一會,一張冒著熱氣帶著燙花薄薄的烙饃就完成了。孩子們圍坐在薛橋村村民付大娘身邊,聽她講述徐州特色——烙饃的歷史文化、傳承淵源、制作技藝,并現場學習烙饃的制作手法和工序技巧。從和面、揉面、搟面、到火候控制,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并挨個上手學習制作。烙饃烙好后,卷上一把馓子,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老人們看的歡歡喜喜。
“蒸”出幸福生活
“五顏六色的好好看,像我的彩泥一樣!薄斑@可不是彩泥,這是可以吃的花饅頭,黃色的是玉米面,綠色是菠菜汁和的面,紅色是火龍果汁和的面……”在制作花饃環(huán)節(jié),付大娘一邊解釋一邊示范,通過切、揉、捏、壓、搓等手法,再搭配小剪刀、梳子、勺子等工具,配上紅棗、紅豆、黑豆等輔料,不一會兒普通的面團就活靈活現起來,一個個飽含創(chuàng)意、形態(tài)各異的動植物造型花饃呈現在眼前。孩子們在學習的同時還各展其能,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奇思妙想,現場一片歡聲笑語。
活動最后,志愿者還將部分做好的烙饃、花饃送給轄區(qū)獨居老人、困難群眾家中,為他們送上節(jié)日祝福。此次活動既讓孩子們學習了傳統(tǒng)手藝,直觀地體驗到了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魅力,又讓參加活動的老年人度過了快樂、幸福、和諧的一天,營造了尊老愛老敬老助老的濃厚氛圍。接下來,拾屯街道將繼續(xù)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提供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活動,切實提升轄區(qū)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陳莉蔡 新蕊 王寧)
新江南網歡迎你/loginbisaqq.com/新江南網榮譽出品 |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