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報業(yè)·新江蘇訊 “二叔,我們來看你了!”4月3日,孫芳和愛人于金付來到泰州市海陵區(qū)鳳棲園的一座合葬墓前祭掃,眼含熱淚。70位抗美援朝戰(zhàn)士長眠在這座合葬墓里,其中就有孫芳的二叔孫德清。
孫德清1949年參軍后便杳無音訊。2023年7月19日,由新華日報社與江蘇省退役軍人關愛基金會、泰州市委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領導小組聯(lián)合組織的“70年70人”志愿軍英烈專題尋親隊來到安徽省渦陽縣,讓這位闊別家鄉(xiāng)75載的烈士與家人“團聚”。尋親行動為合葬墓中的29位志愿軍英烈找到家人后,已有10位英烈的親屬從全國各地奔赴泰州祭掃。如今,尋親行動仍在進行中,志愿軍英烈與親人“重逢”的故事還在繼續(xù)。
為見二叔,乘綠皮火車再繞路也要來
這是孫芳夫婦第二次前來祭掃二叔孫德清了。去年11月15日,孫德清烈士的親屬一行10人,分別從渦陽、無錫、揚州三地趕來,一起來祭掃這位全家三代人惦念了多年的親人。
“當時一起來的,有我大姐、二姐、三姐、大姑家的老表,還有3個小輩,他們喊二叔‘姥爺’。要不是上班忙不好請假,小輩們都想著一起來。他們知道家里出來一個志愿軍烈士姥爺,都覺得特別自豪! 于金付說,如果小輩們都能來,起碼有30多個人!翱吹揭淮蠹易釉谝黄,二叔該有多開心!”
清明小長假前火車票不好買,這也導致孫芳夫婦此次的清明祭掃之旅大費周折。從安徽渦陽到江蘇泰州近500公里,乘坐火車本有多種中轉路線可以選,但大多買不到票。最后,在兒子的幫助下,孫芳夫婦選擇了一條特別繞路的綠皮火車線路:半夜12點從渦陽乘坐K1624次列車到達徐州,凌晨4點多再從徐州乘坐Z155次列車,上午10點40分才到達泰州。兩人花了近11個小時,一整夜都在綠皮火車和火車站里度過。
雖然路途奔波,但孫芳夫婦很堅定:“作為小輩,離得再遠,都要給老人掃掃墓。”孫芳回憶,父親去世38年了,她至今仍記得老人在彌留之際說的話:“等以后有條件、有機會,一定要把你二叔找到!”去年來泰州之前,她特意到父親墳前說:“老爸,你托付的事兒給你辦了!我們馬上就要去看二叔了!”
此番來掃墓,孫芳帶了水果和鮮花,還有一瓶家鄉(xiāng)的白酒。她說:“我老爸生前喜歡喝酒,我想二叔肯定也喜歡吧!75年了,讓他嘗嘗家鄉(xiāng)酒!
上午10:40下火車,到酒店稍作歇息,夫婦倆便不顧舟車勞頓前往墓園。在墓園門口的花店,兩人細心挑選了兩盆清新綻放的菊花。
進入墓園,兩人準確地向墓地所在的方位大步走去,完全不需要工作人員帶領。給二叔獻上鮮花、水果,把白酒灑在墓前,夫婦倆看著墓碑上“孫德清”的名字佇立良久。
轉過身,他倆向陪同前來的“70年70人”志愿軍英烈專題尋親隊工作人員鄭重感謝:“要不是你們,我們到哪兒去找二叔?再找20年也找不著。真的感謝你們!”
“找到他”,一家人的心愿總算實現(xiàn)了
漫漫尋親路,牽掛終有安放時,這樣的溫暖“相見”還有很多。
“爺爺,終于找到您了”“爸爸,我找您找了好久”……3月25日,在泰州市海陵區(qū)鳳棲園,烈士程前泗的小女兒程珠、孫子程建君從四川遠道而來,“見到”日思夜想的親人,他們淚已成行。跨越70多年的第一次“相見”,他們已在腦海中演練過千遍萬遍。
“爺爺犧牲時,組織上給鄉(xiāng)鎮(zhèn)公社發(fā)過電報,但當時家里困難,加上路途遙遠、交通不便,沒能去料理后事,之后我們一直不知道爺爺葬在哪里。”程建君說,后來爺爺給家里寫的信輾轉寄到了。憑著這封信,家人才知道,新中國成立后爺爺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在戰(zhàn)場負傷后轉到江蘇的康復醫(yī)院治療!俺酥,我們沒有更多關于爺爺?shù)男畔,‘找到他’也成為我們一家人的心愿,如今總算實現(xiàn)了!
3月21日,周慶德帶著兒子周傳省、孫子周家寶,從老家山東棗莊來到泰州祭拜烈士哥哥周慶元!岸,我找了多少年,終于找到你了……”經歷70余載尋親,兄弟倆終于“相見”。摸著墓碑上二哥的名字,周慶德老淚縱橫,“以后每年清明,我都會帶著兒孫來泰州祭拜!
去年專題尋親行動開展后,已陸續(xù)有10位志愿軍戰(zhàn)士的親人來到泰州祭掃!懊看慰吹街驹杠姂(zhàn)士親人‘認親’的場景,我們都很激動,感覺所有的付出和辛勞都是值得的,也激勵著我們更努力地找尋烈士親屬!碧┲菔型艘圮娙耸聞站謨(yōu)撫褒揚處處長張華說。
新獲12位英烈線索,尋親一直在路上
去年4月至7月,“70年70人”志愿軍英烈專題尋親行動走訪9個。ㄊ校,行程總計3.2萬余公里,為29位英烈成功尋親。前不久,尋親行動入選由中央網信辦主辦的2023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網絡正能量主題活動”大類。
“集中跨省尋訪之后,我們還在繼續(xù)收集線索,為下一次集中尋親蓄力!睆埲A細數(shù)道,“通過查閱中華英烈網、檔案館信息等,去年7月至今,我們又新搜集到12位英烈相關的線索,他們是劉文、劉少華、劉殿發(fā)、李滿、李作山(疑似李仁山)、張圣基、張福龍、胡清林、徐興陪(疑似徐興。⒛霞讟s、費心(疑似費新友)、曾良。”
江蘇是革命老區(qū),全省共有載入英烈名錄的烈士11.1萬名,還有一批為新中國成立、保衛(wèi)新中國而獻出寶貴生命的無名烈士長眠于江蘇大地。
為英烈尋親一直在路上,力度也愈加升級。去年9月,我省在全國率先啟動“為烈士尋親”專項行動,計劃3年攻堅“兩個尋找”:為安葬在江蘇的無名或無親屬祭掃烈士尋找親人,為長期未找到烈士下落的江蘇烈士親屬尋找烈士安葬地。省退役軍人關愛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黃根清介紹,截至去年底,全省共征集到烈屬尋親需求信息346條,梳理出烈士紀念設施中無親屬信息(長期無親屬祭掃)的烈士1907人。
清明節(jié)前,江蘇省“為烈士尋親”專項行動工作小組首次發(fā)布尋親成果——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已為473名烈士尋找到親屬,為669名烈士尋找到安葬地。
各地的尋親力度都在顯著升級。2023年,連云港共為120余名烈士找到親人,同時對全市467座散葬烈士墓集中遷葬,74座散葬烈士墓就地修繕保護。鹽城市鹽都區(qū)為164名烈士找到親屬,其中補錄大豐籍烈士親屬信息157條,為7名外省市犧牲在大豐的烈士尋找到親屬,成功為23名犧牲在外省市的大豐籍烈士找到安葬地。揚州全市成立8支“為烈士尋親”志愿者服務隊,共排查了912戶烈士家庭,其中有尋親意愿的81戶,排查烈士紀念設施839處,其中無親屬信息(長期無親屬祭掃)烈士以及無名烈士約為371名。截至目前,已成功為6名烈士尋到親屬,為4名在外地犧牲的烈士找到安葬地。宿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已查找到1011名宿遷籍烈士犧牲在東北三省。
“為烈士尋親工作,履職盡責,無愧于無數(shù)革命烈士奉獻犧牲是我們的使命和本色!笔⊥艘圮娙耸聞諒d副廳長夏春青表示,各地通過核查比對梳理出來的“為烈士尋親”信息數(shù)據,今年底前要取得階段性成效。
<愛上你,愛上新江南網:loginbisaqq.com www.xjnnet.net,loginbisaqq.com歡迎您!>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