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清晨,東?h磨山烈士陵園,79歲的張近會正弓著身子仔細擦拭著一方墓碑,陽光穿過蒼松翠柏,在老人瘦削的背脊上落下斑駁的碎影。“早上5點多就起來開始清掃墓園啦,這么多年習慣了。組織讓咱干什么,咱就好好干!
上世紀70年代末,他被村里委以護林員的重任。每天天一亮,他就從10里外的家里出發(fā)步行進山,開始一天3次的巡山任務(wù);2011年,東?h將散葬在各地的烈士遷入磨山烈士陵園,張近會也由單一的護林員身份,變成了陵園的兼職守陵人。
“這片林地有3000多畝,別看它現(xiàn)在這么茂盛,60年前,這里還是片荒山野嶺。那會兒,我?guī)ьI(lǐng)100余位村民開始了3年植樹造林工作,與生產(chǎn)隊其他隊員合作,每天徒步推車行走七八十里,栽種1000多棵馬尾松,別提多累了!睆埥鼤貞浀溃鲜兰o60年代初,百廢待興,“荒山荒嶺綠化”事業(yè)也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開展起來。憑借著滿腔激情,張近會和村民們一起將一窮二白的荒山野嶺硬是整成了3000多畝的人工林場。
“這是黨和人民交給我們的光榮任務(wù),作為民兵營長,你要帶領(lǐng)大家把磨山這座荒山改造好、守護好!1964年,村支部書記握住張近會的手交代道!氨WC完成任務(wù)!”當年剛滿19歲的“民兵營長”張近會鄭重地點點頭。就為了老書記的這句話,張近會用60年光陰踐行諾言駐守青山。
磨山原來有一座烈士陵園,安息著烈士280余名。2011年,東?h實施“慰烈工程”,又將散葬在南辰、李埝、青湖等地的烈士遷入陵園,以供后人紀念、瞻仰。
“隨著大家環(huán)保意識的提升,以及治安的轉(zhuǎn)好,盜伐林木的違法行為漸漸少了,我也把工作重心從護林轉(zhuǎn)到了護陵上。”張近會說。
雜草長出來了,扛起鐵鍬清理;樹枝長亂了,抓起剪刀修剪;石碑落灰了,拿起抹布細細擦拭;為了防止火災(zāi)發(fā)生,每天常規(guī)工作結(jié)束后,到陵園內(nèi)外巡邏檢查……在烈士陵園的這些年,張近會嚴寒酷暑,風雨無阻,“雖然年齡大了,但能為烈士做點什么,始終是我的心意!倍嗄陙,張近會滿懷對烈士的崇敬之情,一絲不茍做著一切。
從青春小伙到古稀老人,60年來,張近會以他的執(zhí)著與堅韌,守護一方山林、守護烈士安寧,一如這漫山遍野的馬尾松,默默無言傲然挺立在陽光下,扎根山野、蔭澤世人。
記者 趙芳 通訊員 張開虎
<愛上你,愛上新江南網(wǎng):loginbisaqq.com www.xjnnet.net,loginbisaqq.com歡迎您!>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guān)。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如有侵權(quán)請出示權(quán)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