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南京市2024“全國放魚日”活動在南京長江增殖放流站舉行。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董家訓 攝
昨天是第10個“全國放魚日”,“微笑有鄰,魚你相遇”南京市2024“全國放魚日”活動在南京長江增殖放流站舉行,共計3.2萬尾的銅魚、長吻鮠、胭脂魚等珍稀魚苗被放流進長江,促進長江魚類資源恢復和增長,維護水生生物平衡和多樣性。
人工繁殖及放流是保護魚類物種的關鍵手段,有助于實現魚類種質的延續(xù)并為野生資源提供持續(xù)補充。上午10時,南京增殖放流活動正式開始。數萬尾經過嚴格檢疫的魚苗被投放入江,“撲棱撲棱”向長江深處游去。見此,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護協(xié)會會長楊光非常開心:“近年來,南京市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增殖放流工作尤為突出。去年6月6日,江蘇省首個專業(yè)增殖放流站——南京長江增殖放流站落戶鼓樓區(qū)下關濱江商務區(qū),標志著南京增殖放流工作進入更加科學化、規(guī)范化的新軌道!彼f,2023年,南京共開展增殖放流活動百余次,放流魚苗5700余萬尾,生物多樣性持續(xù)修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長江南京段水生生物資源總體呈現恢復性增長態(tài)勢。中華絨螯蟹洄游、江豚逐浪等生態(tài)景象屢現,令人欣喜。這些成果與科學增殖放流工作的持續(xù)推進息息相關!
除了增殖放流,當天還開展了“科學放流、規(guī)范放生”主題科普及普法活動,普及長江保護法等相關法律知識。此外,還設有瀕危水生生物保護科普宣傳講解區(qū)域,通過設置水生生物宣傳保護展板、志愿者講解、發(fā)放水生生物多樣性宣傳冊等方式,進一步增強公眾保護漁業(yè)資源、維護水生生物多樣性的環(huán)保意識。記者 杜瑩 通訊員 李垚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