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埒休閑廣場內,藏著一棟德式小洋樓,它始建于1926年,建筑面積約540平方米,兩代實業(yè)家曾在此居住。百年間,老宅歷經多次修葺,其身份也幾度變化,如今則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這便是蔣氏舊宅,現(xiàn)更名為文昌軒。
經過修繕的文昌軒呈青灰色,西式的陽臺、窗戶,都透著上世紀初的味道。走進內部,不妨低頭看看地上的方磚,這是在老宅修繕中保留下來的,依稀可見那個年代的影子。
蔣氏舊宅第一任主人系民族實業(yè)家嚴裕昆。嚴裕昆是榮氏工商業(yè)集團的重要成員,曾任榮氏創(chuàng)辦的申新一廠(上棉二十一廠)廠長。后來,這棟老宅成為嚴裕昆的女兒嚴德云和女婿蔣九嗥婚后的住宅,兩人一直在此居住到1937年。
說到蔣氏舊宅,蔣九嗥也是不得不提的人。他是太康村人,是無錫公交事業(yè)的開拓者,抗戰(zhàn)前,他創(chuàng)辦了開原汽車公司,功能類似于現(xiàn)在的公交公司,當時公司只有2輛車,路線是梅園至迎龍橋,后來運行路線又延伸到了火車站。這2輛車串起了那一代人的無錫記憶。
在蔣氏舊宅百年的歷史中,它的身份多次轉變?箲(zhàn)時期,它曾作為國民黨軍隊的軍部使用。新中國成立后,老宅被租用,作為原郊區(qū)政府和區(qū)政協(xié)的辦公場所。每一次身份轉變,都是時代洪流的縮影。
2003年6月,蔣氏舊宅被公布為無錫市文物遺跡控制保護單位。2022年7月,“蔣氏舊宅”活化利用更新項目正式啟動。2023年3月,蔣氏舊宅修繕改建完成,并作為濱湖區(qū)人大代表之家揭牌啟用,老宅也正式更名為文昌軒,從此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
“提升改造后的空間盡可能保留了原有的裝飾構造和民國風格,同時又保證空間功能,滿足人大中心正常的活動需求。”濱湖區(qū)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工作人員仲滕歡介紹,文昌軒一樓設人大書屋、咖啡茶吧、人大智能展廳以及“人大制度進校園實踐基地”等場所,以供人大代表交流、學習,同時也對市民開放。二樓主要是人大代表舉辦會議、接待選民、交流會客的場所,設集思廳、納言廳、會客廳和多功能會議廳等,為人大代表及選民提供了專屬交流空間。戶外輔以雕塑、宣傳欄,科普與趣味相結合,體現(xiàn)人大活動場所的概念。
從實業(yè)興邦的榮氏集團,到交通強市的蔣九嗥,再到今天人民民主的實踐者,建筑不僅是物理空間,更是無錫城市精神的容器。它讓人記住了鄉(xiāng)愁,又承載了人文精神,潛移默化地滋養(yǎng)著城市文化自信的根脈。(施劍平)
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