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截圖
小橋流水、粉墻黛瓦,在蘇州,隨手一拍,皆是詩意。最近,一種名為“手推波”的復古發(fā)型從蘇州火到了全國。
“手推波”又稱“指推波浪發(fā)”,是上世紀20至30年代風靡上海的發(fā)型,與旗袍相得益彰,襯托出那個年代的獨特風華。這種純手工卷發(fā)不使用燙發(fā)劑,而是借助老式卷發(fā)筒,通過指尖的細膩推卷完成,每一道波紋都需要匠人的耐心與技藝。
阿二美發(fā)店的門前,常常排著慕名而來的游客。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雙胞胎姐妹畢建敏和畢建萍共同經(jīng)營著這家店鋪。“一個造型要做一個半小時”,畢建敏說,她要對每一個客人負責,“來我這里的客人,追求的不是效率,而是那份獨特的韻味”。
由于妹妹生病,加上畢建敏自己的腰傷還未康復,小店每日僅能接待七到十位顧客。面對紛至沓來的預約,不得不采用“搖號”的方式。每逢節(jié)假日,從百余位預約者中抽取十位顧客。看著顧客們做完造型去感受蘇州之美,畢建敏很自豪,“一個造型,能讓她們觸摸到蘇州的文化底蘊。先了解,再愛上”。
金雯霞特意提前一周預約,帶著71歲的母親從上海來到這里體驗“手推波”。“媽媽年輕時就喜歡穿旗袍,只是平日難得有合適的場合穿”,金雯霞說。在蘇州,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身著旗袍,梳著“手推波”發(fā)型的身影,仿佛這樣才能真正與這座古城心意相通。像金雯霞這樣的游客不在少數(shù),旅拍攝影師湯明的鏡頭前,總能看到專程為“手推波”而來的客人,“我會帶他們?nèi)プ菊䦂@、滄浪亭取景,順便講解蘇州文化”。這些流動的波浪曲線,正為蘇州這座古城描摹著新的美學輪廓。
來自無錫的錢麗鸝為了完美呈現(xiàn)“手推波”的美感,請了三位不同的攝影師;云南姑娘仲旭睿為了體驗“手推波”,特意規(guī)劃了三天的蘇州之旅。“東方美學的魅力讓人驚艷”。當來自天南地北的游人慕名而至,一些商家捕捉到了這一商機,不少妝造店競相推出“手推波”服務,并與附近商家配套提供旗袍租賃、攝影攝像等多元化服務,構建起了一條完整的復古體驗服務鏈。
在社交分享平臺上,與“蘇州手推波妝造”“手推波造型”等關鍵詞相關的筆記超過兩萬條。不少游客在拍照留念后,選擇繼續(xù)保持該裝扮,走進蘇州園林、博物館、評彈書場等文化場所感受當?shù)厝宋臍庀ⅰ?span style="display:none">QFm新江南網(wǎng)|江南區(qū)域知名綜合門戶網(wǎng)
游客在蘇州拙政園打卡拍照。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在這座以園林藝術聞名于世的城市里,“手推波”的流行也為蘇州的文旅發(fā)展注入了新活力。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今年“五一”假期,蘇州全市納入統(tǒng)計監(jiān)測的141處旅游吸引物,共接待游客1205.7萬人次,同比增長21.4%。
也許有人不解,“來蘇州就為燙個頭發(fā)?”答案或許藏在那發(fā)卷的漣漪里。時光的長河奔流不息,但在蘇州的街巷里,總有些美麗的波紋定格在了最動人的歲月,最美的風景總會留給肯停下腳步的人。
<愛上你,愛上新江南網(wǎng):loginbisaqq.com www.xjnnet.net,loginbisaqq.com歡迎您!>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江南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新江南網(wǎng)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新江南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lián)系管理員(yin040310@sina.com)刪除!
閱讀推薦
新聞爆料